当前位置: 首页>>江理新闻>>正文
全国25强!我校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取得新突破
日期:2025年04月16日 17:01  点击次数:

本网讯  4月7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获奖名单。我校凭借1金6银5铜的优异成绩,成功跻身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奖总数25强高校行列,在江西省高校中独占鳌头。尤其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荧光硒望”项目团队负责人潘锡翔等25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回信引发师生热烈反响,并激励全体师生勇担使命、踔厉奋发,为科技创新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据悉,该数据来源于麦可思研究对高校在主要参与的高教主赛道(未涵盖国际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以及产业命题赛道的获奖情况进行的统计。作为当下国内级别最高、覆盖面最广且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级学生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已然成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创新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一直以来,我校积极响应号召,自2015年起,坚持面向所有专业和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政产学研协同培养为路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持续强化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在学生心中植入创新创业基因;积极加强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力强化创业项目孵化,锻炼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探索构建了一套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新模式和新路径。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激励机制。学校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理念,制定了创新大赛激励办法。该办法将大赛获奖情况纳入绩效评价、职称晋升、聘期考核、一流专业建设及学生保研等多个重要考核体系。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双创教育经费的绩效考核,树立了“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打造四支专业队伍,夯实竞赛基础。学校着力打造了四支专业队伍:一支由精通大赛的专家、评委和行家里手的组成的组织队伍;一支由技术、商业、制作和路演等方面人才组成的参赛学生队伍;一支由知名投资人、企业家组成的校外专家队伍;一支由金银奖指导老师、金银奖项目负责人组成的大赛指导教师队伍。这四支队伍为学校在创新创业大赛中的出色表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三是构建训练营式备赛模式,提升参赛水平。创新创业学院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全面推行大赛备赛训练营制度。精心组织省赛网评、省决赛、国赛网评和国赛决赛等大赛训练营,采用封闭训练的方式,集中对参赛项目进行打磨。训练营不仅为参赛团队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还营造了浓厚的竞争氛围。同时,积极引导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在实战中不断历练、成长。四是培育优势赛道,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深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优势赛道,依托采矿、冶金等优势学科,在采矿、选矿、冶金、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领域打造工业红旅项目,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优势赛道,在近4年的比赛中斩获2金8银的佳绩。学校积极培育本科生创业优势赛道,通过邀请企业家进校园,搭建校政企协同机制,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创业辅导等全方位支持;建立了3D创客空间、KAB创业俱乐部等20余个课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成功孵化了睡眠仪、太阳能蓝牙车锁等一系列产品,并实现了商业化。在原“互联网+”大赛国赛中,学校在此赛道上取得了1金2银7铜的优异成绩。

展望未来,作为双创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近期目标来看,学校将继续努力,确保各项双创教育关键指标在全省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从长远规划而言,学校将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引导大学生在真实的创新创业实践中掌握创新创业技能,培育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力。

(文/邱鑫)



上一条:纪言: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下一条:我校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

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Copyright © 2024 www.jxust.edu.cn 江西理工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  [赣州-三江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邮编:341000  

        [赣州-红旗校区]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邮编:341000

        [赣州-黄金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  邮编:341000

          [南昌-南昌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  邮编:330013


   移动版    赣ICP备05001230号-1     赣公网安备 36070202000070号